金仲兵:整治污染也要“老虎苍蝇一起打”
【中国经济新闻联播 特约评论员金仲兵】
渡过了略显漫长的取暖季,阳春三月的北京终于迎来了几轮阳光明媚的晴好天气。不过,农历新年前后那一段不见天日的重度雾霾虽已远去,可如果三日无风,灰朦朦的中度污染仍间或出现,雾霭沉沉,仍是京城的整体面相---这是什么原因呢?
这就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“城市病”:由聚集效应而衍生的种种环境变异。中国的城市病,还受到发生在更大范围内的后工业化运动带来的连带性环境压力。加之,中国城市具有高强度的社会资源集中效应,致使环境恶化的速度和形态非同一般。
据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介绍,《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》自2014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,从3月至12月,每月的第一周定为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周。4月初的大气专项执法周,环保部门以餐饮、洗浴等为检查重点;城管部门以工地扬尘、露天焚烧为检查重点。这表明,行政部门已相当重视环境污染治理,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,冬季污染不在了,但夏季污染又“灰头土脸”地登场了。
从各主管部门公布的执法数据来看,整治工作显得十分亮眼;从执法方向来说,“露天烧烤”,这个极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方式,已铁定难逃整治的“法眼”了。这又是为什么呢?
这是因为,在诸多治理选项中,烧烤摊们相对容易入手,也容易在数据上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果。而对代表着经济发展形象和政绩的一些重点建筑、公共设施和交通排放等高端污染源,就完全不同。尽管如此,但正如同取缔路边摊贩一样,这种整治手段也同样是潮汐式和运动式的,并非治本之策。
北京市内的露天烧烤摊点确实是造成灰色天气的原因之一,却不是唯一,也不是最大,看起来“气势汹汹”,实则是一只纸老虎,也是环境污染的小苍蝇,虽然该打,却不是最该先打的对象。
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心灵鸡汤话语:“如果你改变不了环境,就最好去适应环境”,有趣的是,在环境治理问题上,这句话恰恰是完全不适用的。因为,任何法律都不允许出现选择性执法,环境治理,同样如此;而且,污染环境笼罩着每一个人,如果适应了这样的环境,你就“死定了”!
污染面前,人人有份的局面,更要求法律、法规的制定部门和执法部门在对待同样置于《条例》治下的污染大老虎们和小苍蝇们报以一视同仁的态度。只有敢于先去改变执法的环境,才能进而迎来生存环境的改变。
2014-4-7
评论